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。這種文化是在特定的自然環(huán)境、歷史條件、地理位置和社會現(xiàn)實中形成的,因此具有特殊性。要掌握一種語言就要熟悉其背后的文化特殊性,就要洞察本民族文化與其他民族文化的差異。為使譯文讀者得到和原文讀者基本相同的文化信息,在翻譯中遇到兩種文化的差異時,譯者就要仔細在兩種文化中尋找對應(yīng)的表達方式,做出各種必要的轉(zhuǎn)換,傳遞原文中真實的文化信息。
文化習(xí)俗的不同
英語和漢語的社會群體在各自漫長的歷史進程中,由于各自的風俗習(xí)慣、社會歷史、文化背景、宗教信仰和地理環(huán)境等因素的影響,形成了具有各自民族特色的詞匯體系。其中相當一部分是反映民族文化意義的詞匯。這些詞匯的文化意義呈現(xiàn)出差異性。因此,各民族表達相同概念的說法是各不相同的,
在不同語言的互譯中,要注意轉(zhuǎn)換表達方法以符合譯文習(xí)慣。比如漢語成語“一箭雙雕”或“一舉兩得”,用英語說是“一石打死二鳥”:“To 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”。英語句子“He has taken the bread out of my mouth”,不能譯成“他從我嘴里拿走了面包”,而應(yīng)為“他砸了我的飯碗”、“他搶走了我的工作”或“他斷了我謀生的路”。中國人在向外國人介紹自己愛人(妻子) 時,常用“l(fā)over”一詞,外國人聽了十分驚奇,因為“l(fā)over”在英語里表示“情婦”或“情夫”即“情人”的意思。而漢語中的“愛人”,相當于英語的“husband”或“wife”。
中國人把貓頭鷹當作不吉祥的象征,但英語中卻說“as wise as an owl”,把貓頭鷹當作智慧的象征。
中國人把“龍(dragon) ”視為吉祥的神物,有不可思議的偉大力量,因而成為至尊無上的帝王象征,甚至把它看作是光明的未來, “望子成龍”(long to see one′s son become a dragon) ?墒怯⒚廊藚s把“dragon”視為噴煙吐火的兇殘怪物(a fierce fire breathing monster ) 。
美國人打招呼時,經(jīng)常說“Hello”, “Hi”,英國人見面時喜歡談天氣,如“Lovely weather , isn’t it ?”之類的話,而中國人碰面時卻經(jīng)常說“你吃飯沒有?”(Have you had your meal ?) 外國人聽了很不理解:“你們?yōu)槭裁蠢蠁栁页燥垱]有? 我有錢!”中國人喜歡問:“Where are you going ?Where have you been ?”外國人聽了很不高興,心里說“It′s none of your business ! (你管得著嗎?) ”外國人告別時通!癎oodbye ,bye-bye”或“Bye”或“See you later”,或微微一笑伴以再見的手式就可以了。而中國人卻通常說:“慢走”、“好走”、“走好”、“請留步”!澳阈量嗔恕,這句話在中國使用范圍很廣,而英語沒有完全對應(yīng)的說法,若譯為“You’ve had a hard time. ”或“You’ve gone through a lot of hardships. ”都是不貼切的,有時還會引起誤解。對于一個長途旅行后剛到達中國的外國人,可以說“You must have had a tiring journey. ”或“You must be tired from a long trip ?”表示“路上辛苦了”, “一路好嗎?”之類的客套話。而對剛剛完成一項艱難任務(wù)的人,可以說“Well done ,that was a hard job. ”或“You′ve got a hard job!
再如,在漢民族文化里, “狗”總是受到鄙視、詛咒的對象,與“狗”有關(guān)的詞語幾乎都有貶義,諸如“狗膽包天”、“狗急跳墻”、“狗血噴頭”、“狗眼看人低”、“狗仗人勢”、“狗嘴里吐不出象牙”等等,但在西方文化里,狗卻是“人之良友”,地位要高得多。當某人碰到好運時,人們會對他說:“You are a lucky dog”(你真幸運) ,當某人感到累的時候,他會說自己“像狗一樣累壞了”(dog-tired) ,英語諺語“Every dog has his day”是說“人人都會有得意之時”,以狗喻人,卻無貶義。又如“Give a dog a bad name and hang him”,意為“愈加之罪,何患無詞”,其同情之心明顯在狗的一邊。由此可見,在外國人眼里, “狗”是多么的可愛。
聯(lián)想上的不同
語言是表達思想的,而思想是客觀地反映。由于受到客觀上的制約,不同文化的人生活習(xí)慣和思維方式都有很多不同之處,不同的民族往往用不同的比喻表達不同思想。例如,漢語的“山中無老虎,猴子成霸王”,英語用“In the land of the blind , the one-edged man is king”;漢語表示一個人大口大口地喝水,常說“像牛飲”,英美人卻說“drink like a fish。”同一客觀的事物,在不同的文化里可以包含不同的價值,引起不同的聯(lián)想,具有不同的內(nèi)涵。比如,自然界是五顏六色的,人類的感覺是相同的,但顏色用于人類社會,在人們心目中就產(chǎn)生了特定的意義,引起特殊的聯(lián)想,激發(fā)特別的感情,這樣的顏色已不再是客觀的物質(zhì)色,而變成了抽象的象征色,進入了文化的染體。黑色變成了壓抑的象征,白色表示無辜與純潔,綠色帶來一片生機。然而,顏色也常因特定環(huán)境與文化不同,其象征意義也不同。在英語世界黑色表示悲哀與莊重,而在中國以白色表示哀悼,有時也用黑色;綠色對英美人有時意味著嫉妒,紫色一般是權(quán)力的象征,而在中國黃色是不可侵犯的權(quán)貴顏色。
對于數(shù)字,各民族也有各自好惡!13”這個數(shù)字在西方是大忌,住宅的門牌號碼、運動員的號碼等都回避這個數(shù)字。在中國“六”和“八”成為最受歡迎的數(shù)字,如“六六大順”形容吉祥,而“八”與“發(fā)財”、“發(fā)達”相聯(lián)系,更是頗受青睞,逢“六”和“八”日子結(jié)婚的人也更是不勝枚舉,視為吉祥之日。
文化差異與翻譯
語言是文化的載體,不同的語言決定了不同民族不同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,以及語言的表達方式。翻譯是要了解英漢語言的根本區(qū)別與思維的差異,必須作等值意義轉(zhuǎn)換,才能創(chuàng)作出最忠實、最自然、最貼切的譯文。以下舉例說明:
⑴ She felt that she must not yield. She must go on leading her strained, humdrum life. This was her punishment for having made a mistake. She had made her bed, and she must lie on it .
譯文:她覺得不能打退堂鼓,必須繼續(xù)過那貧困而單調(diào)的生活。這是她犯了錯誤,得到的懲罰,她要自食其果。
此處,譯者以其他形象取代原來的形象,但卻忠實地表達了原文的含義。
⑵ Britain′s economic policy is now being pulled by the magnet of the next election.
譯文:下一次大選磁鐵般的牽引著英國經(jīng)濟政策。
這里把原文里的隱喻(metaphor) 變成了譯文中的明喻(simile) 。
⑶ Every family is said to have at least one skeleton in the cupboard.
譯文:據(jù)說家家戶戶多多少少都有自家丑事。
在此如不譯成“家丑”,而譯成字面意思“衣柜里的骷髏”,那就令人費解了。
以上實例說明,在翻譯的過程中,文化的差異并不是絕對的、不可逾越的,關(guān)鍵在對文化差異透徹的理解,這樣才能實現(xiàn)準確地表達。
近幾年,由于文化全球化的影響,中英文化不斷地相遇和碰撞,產(chǎn)生了許多文化融合,如:英語Doggie bag(吃剩的飯菜打包) , Internet (英特網(wǎng)——互聯(lián)網(wǎng)絡(luò)) ,E-mail (伊妹兒——電子郵件) 等均被漢語接受,但總體來看,中英文化中的個性差異仍然較大,文化差異因素對英語學(xué)習(xí)的影響不可低估。因此,對英漢詞語跨文化差異的研究和探討,既有利于英語文化教學(xué),也有利于提高學(xué)生學(xué)習(xí)英語的興趣。 |